2025年10月考期最新版
考生须知:
1、参考教材:《宏观劳动力配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张建武、朱琪 编著,2006年版。
2、特殊标记含义:P10代表教材页码第10页;“【 】”等标注的代表此处为重点关键词(得分点)。
一、单选+多选+(简答)
1、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①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是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P1-2
2、宏观劳动力配置主要是从【制度和经济】的角度研究如何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空间上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其内容包括:【①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问题,分析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的特点及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②根据一定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及其决定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如何从制度层面上改善劳动力配置的政策建议;③历史地分析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P4
3、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它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点。P6
4、实证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微观机理,用于解释劳动力资源的需求者和供给者的经济行为,如【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的流向问题】等。P7
5、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分析研究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行业间配置的过程中,同样要遵循【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提高】的原则。P7
6、宏观劳动力配置是在宏观的层面上研究劳动力资源在【产业、行业、地区间】的配置,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研究通过何种方式或机制将社会劳动力资源有效地配置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②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要的劳动量问题,实际上是研究劳动力的社会分工问题。③研究劳动力在不同的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方式,即研究市场机制是如何作用于劳动力的配置,也是劳动力配置系统极为重要的内容。④研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时期,劳动力配置的特点。⑤研究城乡间劳动力流动机制及其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