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景观雕塑作为空间环境美化装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改革的发展与深入,以往主要作为城市环境美化装饰载体的环境雕塑艺术,正逐步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广泛应用于新农村环境的艺术特色改造,成为环境美化和文化传承兼备的现代乡村公共环境艺术形式。基于此,为实现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保障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开展,需及时解决乡村地区文化与景观主旨不突出等问题。特色化乡土景观雕塑作品的创作,将进一步促进乡村地区艺术氛围情境营造与文化品质素养提升。在乡土景观雕塑研究地位日益彰显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结合乡村地区的独特历史文化,构建乡村环境空间新秩序,美化乡村艺术景观,助力乡土文化传承,建设新时代特色文化乡村,显得越来越重要。与一般意义上的普通摆件类雕塑作品不同,乡土景观雕塑建立在雕塑艺术的基础上,综合了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推陈出新,表现出乡村地区的文化与风俗特点。乡土景观雕塑增强乡村环境艺术特征、传承乡村历史文化,服务于乡村旅游产业,再现了当地生活场景、民俗习惯。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环境改造中一种可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乡土景观雕塑重构现代乡村空间新秩序,表现现代乡村社会丰富的人文内容,反映新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和内涵。正如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所言:“推进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构建植根中国语境的公共艺术生态体系,发挥其精神提升与文化引领的作用,突出民生主体,健全‘政府主导、艺术介入、社会协作、村民受益’的乡村公共艺术发展思路。”乡土景观雕塑符合当地民族和文化特征,在保持自然景观多样性、完整性的前提下,作品符合乡村生产、生活、民族文化的艺术表达,能深入展现乡村风貌。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借助抽象性和象征性表现手法,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创造出具有淳朴民风感的艺术形象,反映出对乡土地区生活的感受、文化的情感,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乡土景观雕塑对于村庄来说,是村庄环境、风貌展示的重要渠道,能够反映出村庄地理特征,以及村庄发展期间所形成的区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文化传承价值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而景观雕塑在改善乡村环境、艺术氛围的同时,为乡村文化传承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一方面,景观雕塑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增加乡村地区风味、风俗文化内容,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和本地特色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景观雕塑记录着当地人的社会活动,传承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最终形成符合乡村地理特征的文化景观。乡土景观雕塑是乡村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文化助力。乡土景观雕塑设计注重景观雕塑与村庄整体环境的融合,是特色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实现路径,承载着传播先进文化和美化乡村环境、促进乡村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乡土文化传承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内核和重要目标,其有效实现又会进一步促进乡土景观雕塑的升级发展,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时代、新农村、新风貌,乡土景观雕塑创作需要深入生活,表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文明、友善,完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核,展现社会主义先进的新时代乡土文化。同时,让观者对当地民风民俗的印象更加深刻,感受到当地居民积极乐观的生活理念。乡土景观雕塑的根脉是文化,没有优秀文化作为支撑,作品将失去灵魂。乡土景观雕塑植根乡土文化土壤,保留乡土艺术底色,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和新时代设计理念,传承乡土人文精神,并充分考虑乡村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协调关系,重视乡土文化传承,实现人与环境、人与公共艺术、人与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摘编自《乡土景观雕塑的时代特色与文化传承》,有删改)问题:(1)与一般意义上的普通摆件类雕塑作品相比,乡土景观雕塑的特征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2)乡土景观雕塑对乡村振兴来说,有哪些价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