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素质
免费题库
到现在,关于世界末日的种种预言、传说已被证实纯属无稽之谈!然而,如果我们因此就认为地球是绝对安全的,那也未必。因为科学家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测算后发现,平均每隔十万年就会有一个体积庞大的小行星撞向地球。当人类进入2l世纪后,一个新的“太空杀手”正在悄悄地向着地球飞来。它,就是直径为270米的小行星——阿波菲斯。对于目前的地球来说,这个阿波菲斯可以说是最为严重的威胁。前段时间,俄罗斯科学家对这颗小行星的飞行轨迹重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阿波菲斯最早将于2029年4月13日逼近地球,届时,它与地球之间的最近距离仅有3.8万公里。别以为这个距离很远,对于两个天体来说,这已经是几乎要发生刮擦的近距离了。我们知道,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而从月球到地球之间的最小距离至少也有大约36万公里。由此可见,3.8万公里的距离对地球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由于地球的引力,阿波菲斯从3.8万公里处的近地点突然向地球奔来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那么,如果它真的向地球冲过来,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假如阿波菲斯以每秒不低于16公里的速度砸向地球表面的话,在它触地的一刹那,其释放出的能量则相当于成千上万枚原子弹同时落地爆炸,随之而产生的巨响声远远超出人类耳朵所能承受的分贝级别。紧接着,强劲的冲击波便朝着四面八方横扫过去,在方圆数百公里至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城市和乡村顷刻间便会灰飞烟灭。与此同时,因小行星高速撞击地面后所扬起的巨量尘埃,则会迅速弥漫到整个大气层内。以上是假设这颗小行星正好砸在陆地上后的情景。如果它没有落到陆地上,而是直接掉到海洋中,又会怎样呢?在海底的落点处将会形成一个深度为3公里、直径为8公里的漏斗状或喇叭口状的巨型“弹坑”。与此同时,令人恐怖的海啸波会带着让人感到无比惊悚的魔鬼般的吼叫声向四面八方汹涌地扑去,在其前进的路途中,任何胆敢“阻挡者”都会立即被几百米高的巨大而飞速的海浪撞得粉身碎骨。在大洋四周的沿岸地区,将会有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死于非命。不过,根据俄罗斯科学家的计算结果来看,这颗陨星与地球相撞的概率很小。但这是因为在对阿波菲斯的飞行轨迹进行计算时没有将非引力加速度,也就是雅可夫斯基效应这一重要因素纳入其中。雅可夫斯基效应指的是,当小行星暴露于太阳光照之下的时候,它的一个面会受热升温,导致热量辐射相应增强,这将会产生微弱的推进力。这种力虽然很小,但是当它作用于小天体的时候,足以对其飞行轨道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如果把雅可夫斯基效应考虑在内的话,那么从2029年再过七年,阿波菲斯就有可能真的与地球碰撞。因此,俄罗斯政府已经制定出了一项计划,打算在2020年将一台特制的重力牵引机发射到阿波菲斯这颗小行星上去,通过地面遥控操作强行改变其飞行轨迹,从而达到彻底消除任何一丝安全隐患的目的。1.如果阿波菲斯撞击地球的话,会给地球造成什么后果?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每年夏天,被冰层覆盖的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几乎整日被阳光照射。在很多冰盖上,特别是那些低海拔地区,融冰沿着冰盖表层流动,并聚集成深蓝色的地滩或湖泊,不同于我们能够畅游其中的湖泊,这些水体能够在眨眼之间就消失不见,例如一个比全球最大室内体育场--新奥尔良超级穹顶体育场大上十几倍的湖泊。能够在仅仅90分钟内就从冰缝中排干所有的水。研究者们已经分散到格陵兰岛各地,从细节上调查这些湖泊会怎么影响冰盖及未来海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学家萨拉·达斯说,最近的实地考察研究表明,研究者已经知道,当湖泊突然排空时,融冰会被送往基岩,暂时性地对冰盖迁移起着润滑作用。科学家们担心,如果这个区域的气候持续发展,那么湖泊突然排空的现象可能经常发生,并在更大范围的冰盖上出现。那样可能会加速冰盖的崩解,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纽约城市大学的冰川学家马德·德思科认为,;水盖上的湖泊也会加速冰盖融化:湖泊下的冰融化的速度比湖泊周围暴露在地面的冰快两倍。今年夏天,德思科使用一艘远程遥控船只,通过实际测量来揭示湖泊的颜色深浅是否与它的深度有关——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的估计卫星图像中地表湖泊的深度,以便更好地预计冰盖的融化速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地理学家劳伦斯·C·史密斯,正在将冰盖表面的融化速度同由融冰积聚而成的河流的流动速度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差甚大,那么这种差距就表示,一部分融冰积聚在了冰盖下,这将提升冰流向大海的速度。(摘编自希德·珀金斯《冰盖上的湖泊》) 问题: (1)冰上的湖泊与普通湖泊的差别是什么?(2)请根据文段中的描述,简要分析冰盖上的湖泊会产生的影响。
冯友兰先生有一个提法:"照着讲"和"接着讲"。冯先生说,哲学史家是"照着讲",例如康德是怎样讲的,朱熹是怎样讲的,你就照着讲,把康德、朱熹介绍给大家。但是哲学家不同。哲学家不能仅限于"照着讲",他要反映新的时代精神,要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冯先生叫作"接着讲"。例如,康德讲到哪里,后面的人要接下去讲;朱熹讲到哪里,后面的人要接下去讲。人文学科的新的创造必须尊重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经典创造和学术积累,必须从经典思想家"接着讲"。"接着讲",从最近的继承关系来说,就是要站在21世纪文化发展的高度,吸取20世纪中国学术积累的成果,吸收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冯友兰、熊十力等学者的学术成果,其中特别要重视朱光潜先生留下的大量的学术成果。对中国美学来说,尤其要从朱光潜接着讲。之所以特别强调朱先生,主要是因为他更加重视基础性的理论工作,重视美学与人生的联系。朱先生突出了对"意象"的研究。这些对把握未来中国美学的宏观方向都很有意义。宗白华先生同样重视"意象"的研究,重视心灵的创造作用。他从文化比较的高度阐释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帮助我们捕捉到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和亮点。他的许多深刻的思想可以源源不断地启发今后的美学史、美学理论的研究。学术研究的目的不能仅仅限于搜集和考证资料,而是要从中提炼出具有强大包容性的核心概念、命题,思考最基本、最前沿的理论问题。从未光潜"接着讲"也不是专注于研究朱光潜本人的思想,而是沿着他们开创的学术道路,在新的时代条件、时代课题面前做出新的探索。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学术焦点,这形成了每一个时代在学术研究当中的烙印。"接着讲"的目的是要回应我们时代的要求,反映新的时代精神,这必然推动我们对前辈学者的超越。 问题: (1)请简述文中"照着讲"的意思。(2)简析当代中国的人文学科应怎样"接着讲"。
材料: 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神话的两段描述,然后提问:“从这两段描述中,可以发现古希腊神话和古代中国神话有什么不同?”学生甲回答:“希腊神话有比较完整的系统,而中国神话比较零散。"教师点评道:“这位同学的回答很不完整,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这时,甲同学羞得满脸通红,而班里则是一片宁静。 课后历史老师回到办公室就高谈阔论说道,现在的学生脑子怎么这么笨,我之前都讲过类似的居然还不会,考试成绩差真是活该啊,反正我已经尽力了,就这样吧。 问题:运用教师观的知识,评价该教师的行为。
材料:庄严的科学殿堂其实是一座仅靠着几根“虚空支柱”撑持起来的“空中楼阁”,它很像北岳恒山的那座悬空寺——离地五十余米,唯见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上延霄客,下绝嚣浮”,嵌于万仞峭壁之中。全部科学体系仅仅依靠几条基本假设撑起,这些人为的假设定律你只能接受,必须承认,别问为什么,也完全无须和你讲明道理——“能量守恒原理”、“物质不生不灭”、“绝对零度不可达”、“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一百八十度”、“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相对论假设“光速不变”,量子论假设“能量不连续”——虽说科学的所有理论都经历过严格的验证,但唯独支撑全部科学的这些看似武断的基本假设与定律却全都没有经过任何论证。没有谁知道它们为什么会是这样,也没有哪一位权威向你解释过其中的道理。在这些足可视为“天条”的基本假设面前,再桀骜不驯的科学家也得俯首听命,再惯于怀疑一切的科学家也会坚信不疑。都说“人生识字糊涂始”,其实科学理论才是真正的“糊涂始”。打从根上就没想让你知晓这些基本律则之所以然,然而令人折服的是,这些根本性假设却是那么的傲睨自若,安如磐石,经得起任何诘问——纵然无须证实我对,但任何人休想将我“证伪”!全部需要严格证实的科学体系却是靠着几条完全未经证明的假设来支撑——真乃普天之下最大的“悖论”!然而令人击节叹赏的是,依靠“假设”支撑起来的这座神圣庄严、坚实无比的科学“悬空寺”竟是何等的宏伟壮观,前来朝拜的科学信徒又是多么的敬畏虔诚!假说自有假说的威力!其中最具魅力的莫过于化学关于“原子”的假说。自古希腊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创立《原子论》假说以来,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结合“定比定律”、 “倍比定律”把“原子说”变成为一个科学概念 。此后通过一系列化学实验,人们精确地测出了每个元素的原子量,定出了每种原子的化合价,给出了每一元素的“原子序”,写出了由各种原子组成的分子式,搭出了立体的分子结构模型,排出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甚至建立了庞大的化学工业,按照化学反应方程式定量生产出了数不胜数的化学制品,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又有谁见过原子,证实过原子存在呢?完全没有!无怪乎日本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汤川秀树在其《基本粒子》一书中承认:关于原子的概念仍旧只是一种“假说”!当我们习以为常地享受各种琳琅满目的化学制品的时候,又有谁会去想,独自支撑整座化学殿堂的最主要的支柱,长达两千多年来竟然只是一种虚之又虚、未经证实的“原子假说”!值得庆幸的是,只是在近几十年人们通过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TM)总算看到了原子的直观图像。科学从源头上就已经成功地驾驭了“真”“假”相反相成的依存关系,不仅删繁就简地设立一些假想的、现实并不存在的理想状态(质点、点电荷、点、线、面),还通过精深的悟性确立一些假设定律来作为整个科学殿堂的支撑。真理之“真”建立在假想、假说之“假”的基础上,虽称不上“假作真来真亦假”,也可算是“假”撑“真”来真愈真。(文章摘编自詹克明《参悟“科学”》)问题:(1)以“悬空寺” 作比喻,是为了表明科学体系的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2)以“原子假说”衍生出完整的科学大厦为例,证明的观点是什么?文中反复提及假说的威力,这样的“威力”源自哪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天坛之美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圈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股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体低矮,空间开间,祈年殿和国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园"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团融的整体。"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等。"清"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天""蓝天""苍天气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反过来天的澄清、明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象。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美,耐人深思。(选自杨辛的《天坛》) 问题: (1)结合全文,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具有什么含义?(2)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你认为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所概括的"高、圆、清"三点中的哪一点关系最大?为什么?
«
1
2
...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