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斯密价值之谜——钻石和水的价格悖论
亚当·斯密(1723年-1790年)在其名著《国富论》中明确指出:“应当注意,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含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其他货物的购买力。前者是使用价值,后者是交换价值(指商品的价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也不能拿任何物品与水交换。反之,一颗钻石无使用价值,但是通过交换可以得到大量的其他物品。”在这里,斯密武断地从商品价格中分离出效用。他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区分开,就好像价格和效用无任何联系。水很有用途,但仅有很小的价值;一颗钻石几乎没有用途,但有巨大的交换价值。这个现象,在经济学思想史上,被人们称之为“斯密价值之谜”。
问题:试用效用理论解释钻石和水的“价格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