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果题库热线: 0755-89325485
笔果题库押题
笔果题库成考报名
系统消息
笔果题库考试成绩查询 叮咚!你有一份开工福利待领取~
笔果好课限时助考,学历提升转介绍瓜分千元现金福袋!
2025-02-05 15:02:44
笔果题库考试成绩查询 开工大吉!你有一份开工福利待领取~
笔果好课限时助考,学历提升转介绍瓜分千元现金福袋!
2025-02-05 10:53:17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 VIP题库
仔细阅读小小说《战马火龙驹》,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学评论短文。要求:(1)围绕本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来写。(2)不要写成读后感。(3)语言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战马火龙驹申平战争结束了。骑兵团开始解散。那些曾几何时驰骋疆场,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战马,突然面临着一场悲剧命运。随着一批批官兵的复员转业,部队也开始处理战马。每有一批人走,都会出现人马生离死别的一幕,那些在战场上铁骨铮铮的汉子们,一个个抱着马脖子哭得昏天黑地。但哭归哭,他们任何人也无法把心爱的战马带走,而且往往他们前脚走,后脚那匹马就被地方上的人牵走了。有的去拉车,有的去犁田,有的甚至被屠宰。马厩里的成马越来越少了。最后,只剩下了团长的那匹火龙驹,它每天孤零零地在那里发出阵阵让人揪心的嘶鸣。团长的这匹战马可真是一匹好马。它全身赤红,不带一根杂毛,腰身长,鼻孔大,四蹄犹如小碗,站在那里,威风凛凛,跑动起来,快如疾风闪电。团长和战士们叫它火龙驹,一直认为它肯定是条赤龙转世。大凡战马,都能粗通人意,这匹火龙驹就更胜一筹。在成场上,火龙驹特别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所担负的责任,每当枪炮一响,它都会长嘶一声,准确地按照团长的意图,带领队伍冲锋陷阵。火龙驹还似乎懂得躲避枪弹。经历那么多的战役,它和团长居然都毫发未损。这些天,已办完转业手续的团长一直在为火龙驹的归宿奔忙。开头他想把它带走,但他要去的地方实在太遥远了,带一匹马谈何容易。接着,他就到处奔波,要为火龙驹寻找一个最合适的新主人。这几天晚上,团长几乎都在马厩里陪着火龙驹过夜。他给火龙驹带来许多好吃的东西,自己也会带来酒菜,一边喝酒,一边和火龙驹说话。喝得差不多了,火龙驹就会卧下来,团长靠在它的身上,开始哼唱一些战歌,唱着唱着,人和马都会泪流满面。然后他们就沉沉睡去。分别的时候终于到来了。这天,团长从外面带着一个人进来,他们站在火龙驹面前,用不同的眼神看着火龙驹。那人说:好马好马!真是好马!团长就说:你一定要把它照顾好。我会每月寄钱给你的。两人正说着,冷不防火龙驹突然变得暴躁不安,它长嘶一声,转过身来,连旭两个蹶子,把团长和那个人都踢出几丈开外。团长爬起来大声吼:火龙驹,你疯了!那马好像真的疯了,它咆哮如雷,砰的一声挣断缰绳,闪电一样冲出马厩,向外飞一样跑去。团长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和火龙驹的分别竟会是这样的场面。且说火龙驹冲出马厩,一路嘶鸣冲过附近的村庄。在这些村庄中,也有它的“战友”沦为奴隶。这些成马听见火龙驹的叫声,立刻像战士接到命令,纷纷挣断缰绳和枷锁,跟随火龙驹向前冲去。火龙驹身后的战马越来越多,最后浩浩荡荡竟有三四十匹。马群在人们惊愕的目光中穿过田野,跑进了山里。从此,山中出现了一群野马,首领便是火龙驹。这群野马行动统一,纪律严明,连山中的豺狼虎豹都不敢轻易惹它们。有人说曾亲眼看见马群和狼群打过架,在火龙驹的带领下,马群进退有序,最后打得狼群大败而逃。山中的野马群名气越来越大了。便有人打起了马群的主意,特别是那些失去马匹的人家,还是想把战马捉回来拉车犁地。他们开始三五成群地进山套马,但每次都被火龙驹识破诡计,他们要么看不到一根马毛,要么就眼睁睁看着马群绝尘而去。终于有人想出了一条妙计。这一天,许多人一齐进山,他们带着一些鞭炮,还有一把军号。他们经过一番精心部署,便开始了行动。霎时间,军号声嘀嘀哒哒地响起来,鞭炮声炒豆子般响起来,山林间一时热闹起来,真像打仗一样。一阵惊雷般的声音由远及近,烟尘腾起,马群风驰电掣般驰来。冲在最前面的,正是高昂头颅的火龙驹。但见它四蹄翻飞,快如流星,仿佛一眨眼,它和马群已到了面前。火龙驹带着马群冲过来,它朝着“枪炮”和号声冲来,它们在鞭炮造成的烟雾里往来奔突,高声嘶鸣,显得兴奋异常。但很快,火龙驹就似乎明白过来,它长叫一声,带着马群掉头就跑。但已经晚了,许多埋伏着的人呐喊着冲过来,他们把马群朝两个方向赶去:一面是出山的路,一面则是悬崖。情急之下,火龙驹带着马群朝着山外跑了一段,突然听得轰隆隆一阵响,一些马匹掉进了人们挖好的陷坑里。火龙驹长嘶一声,带着马群义无返顾地冲向了悬崖。人群嚎叫着从后面追了上来。离悬崖越来越近了,火龙驹放慢了脚步,终于在悬崖边上停了下来。战马纷纷转过身来,看着渐渐逼近的人群。那些人有的拿着套马竿,有的拿着马茏头,但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把青草.他们挥舞着青草喊叫着,条条喉咙都在传递着友好的信息。随着一声长长的悲鸣,火龙驹前腿举起,像人那样站立起来,它望着逼近的人群,仿佛在猜测着人们的诚意。但终于,它从人们带的缰绳上看到了马群的未来。火龙驹又是一声悲鸣,忽然将身子一纵,如一道红色的闪电,扑下悬崖。接下来的场面异常壮烈,让人惨不忍睹。战马一匹接一匹,随着声声悲鸣不断扑下悬崖......人们停止了追击,目瞪口呆地看着,颗颗充满占有欲望的灵魂都被深深地震撼了。(原载《天池》2008年第5期)
阅读冯骥才的小说《胖子与瘦子》,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学评论短文。要求:(1)紧紧围绕本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来写。(2)不要写成读后感。(3)语言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胖子和瘦子冯骥才这城里,胖子和瘦子是一对朋友。一个胖得出奇,一个瘦得惊人。这胖子等于瘦子4个左右。那时,胖子走红运。当官儿必须是胖子,画家专画胖子,女人也要挑胖男人做丈夫。人人说胖子块头足,身壮力不亏,能显出真正男人气。于是就出现愈胖愈好的趋势。这位本城最胖的胖子就受到格外重视,人们都向他讨教胖身术。他的照片、言论、轶事,到处争抢刊载。其中他的两句发胖经验“多吃多睡,动不如静”,被全城人当做口头禅与座右铭。照这两句话去做,果真见效!本城的胖子就愈来愈多,但一时胖不起来而鼓腮挺肚、假装胖子的也不乏其人。一次,胖子被一群记者纠缠住,非请他说一说发胖的秘诀不可。他信口说一句:“要衣松带宽!”当日全城加肥衣服就被抢购一空。各种腰带又滞销了。此刻,任何有能耐的大导演、演员、球星、发明家、魔术大师、特异功能者,都压不过胖子的名气。某日,胖子兴致勃勃地去找老朋友瘦子。他见瘦子依旧细骨伶仃,便伸出肉確儿一般的食指直对瘦子的肋巴骨说:“现在城里人人都学我,你是我的好朋友,为什么反不学我?天下还有比你再瘦的人吗?”瘦子淡淡一笑,颇含自负地说:“别看你一时走红,等你过了劲儿,就该轮到我了。不信,走着瞧吧!”过一年,真有变化。不知哪来一种说法:人胖,发喘,出汗,行动不便,脂肪囤积多,容易患血管病,有百害而无一利。当人们对一种东西的好奇与兴致渐渐淡了,相反的东西就现出魅力。这说法即刻像一阵风吹遍全城,跟着,有人在报纸上发表一篇整版文章,曰《瘦子好!》,文章扬瘦抑胖,议论周密,又十分有理。它说,瘦子灵便,体轻,占用空间小,不易患血管病,据统计,长寿的人中,百分之九十八是瘦子,百分之一是不胖不瘦的,只有一个是胖子,看来胖子长命纯属偶然。自此,人们又开始关心瘦身法了,那个一直被世人遗忘的瘦子,终于被人们当做一件稀世的宝贝发现了。瘦子的经验刚好与胖子的相反。他要人们:节食、素食、少吃糖、不喝啤酒、早起打拳、饭后散步、生命在于运动……于是,原先写文章称颂胖子的那些人,又笔锋一转,纷纷撰文,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证实瘦子的经验如何宝贵、可靠和正确。并赞美瘦子是“当代人最佳体重”,“最符合时代要求的体重”,“典型形象”等等。报刊上有关胖子的报道一下子不见了。瘦子像片羽毛,一阵风,上了天。他的照片、轶事、经验、趣闻、言论、访问记、报告文学,像漫天飞花,风靡一时。这天,瘦子在街上遇见胖子。胖子被冷落了,灰头灰脑,无精打采,他感慨地对瘦子说:“当初你的话还真说对了,早知听你的话,提早设法变瘦,如今一下子很难瘦下去!”瘦子听了,摇了摇他干树枝般的手指说:“不!你应该保持这样,说不定哪天又时兴胖子了!”(作于1983年)
阅读散文《月迹》,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学评论短文。>要求:(1)分析“月”的象征意蕴并阐述本文的主旨意蕴。(2)不要写成读后感。(3)语言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月迹贾平凹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进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是树,孩子。”奶奶说。“什么树呢?”“桂树。”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谁?”我们都吃惊了。“嫦娥。”奶奶说。“嫦娥是谁?”“一个女子。”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有三妹漂亮吗?”“和三妹一样漂亮的。”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锹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月亮是个好。”妹妹说。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阅读散文《合欢树》,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学评论短文。要求:(1)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母亲形象的塑造来一步步完成主旨意蕴的表达的。(2)不要写成读后感。(3)语言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合欢树史铁生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活。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大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棹,依然让它长在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联系电话:0755-89325485( 工作日:9:00~18:00 )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稼先路有所为大厦A604
深圳市笔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微信公众号
   深圳市笔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7094429号
版本V5.12.11   权限说明:位置权限、相机权限、存储权限、设备权限、通讯录权限、悬浮窗权限